请输入
菜单

23440无机防水堵漏材料性能指标

作者: 区力宾下载

无机防水堵漏材料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缓凝型Ⅰ型)

速凝型Ⅱ型)

1

凝结时间

初凝/min

≥10

≤5

终凝/min

≤360

≤10

2

抗压强度/MPa

1h

-

≥4.5

3d

≥13.0

≥15.0

3

抗折强度/MPa

1h

-

≥1.5

3d

≥3.0

≥4.0

4

涂层抗渗压力/MPa 7d)

≥0.4

-

试件抗渗压力/MPa 7d)

≥1.5

5

粘结强度/MPa 7d)

≥0.6

6

耐热性(100℃ ,   5h)

无开裂 、起皮 、脱落

7

冻融循环(20 次)

无开裂 、起皮 、脱落

  试验条件

试验室试验条件为:温度(20  5)℃ ,相对湿度不低于(50  5)%。

养护条件为:温度(20  3)℃ ,相对湿度大于 90%。

养护水池条件为:温度(20  2)℃。

试验前样品及所用器具应按 6.1.1 条件下至少放置 24 h。

  凝结时间

采用生产厂推荐的加水量,速凝型材料搅拌时间为 20 s,缓凝型材料搅拌时间为 3 min 试针沉人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 -定深度所需的时间。

  抗压强度于抗折强度

3.1 制模

试模由三个水平的模槽组成,可同时成型三条截面为 40mm x 40mm,长  160mm  的棱 形试体, 其材质和制造尺寸应符合 JC/T 726 要求。

当试模的任何一个公差超过规定的要求时,就应更换 。在组装备用的干净模型时,应  用黄干油等密封材料涂覆模型的外接缝 。试模的内表面应涂上一薄层模型油或机油  成型操作时,应在试模上面加有一个壁高 20mm 的金属模套, 当从上往下看时,模套 壁与模型内壁应该重叠, 超出内壁不应大于 1mm

为了控制料层厚度和刮平胶砂,应备有图 3 所示的二个播料器和一金属刮平直尺。

3.2 试验步骤

缓凝型产品成型时称取样品 2 000 g,按生产厂推荐的加水量加水,每次成型 40 mm×40   mm× 160 mm 试件一组三条。速凝型产品每次称取样品 1 000 g,按生产厂推荐的加水量 加水 ﹐每次成型 40 mm×40 mm× 160 mm 二组试件共六条 。脱模时间Ⅰ型成型(24    2)h 后脱模﹐ Ⅱ型成型后 1 h 内脱模 。脱模后按 6.1.2 养护,测定相应龄期的抗压与抗折  强度 。试验结果的评定按照 GB/T 17671 进行。

3.3 试验结果

3.3.1 抗折强度测定

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 50  10) N/s 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 直至折断。

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

抗折强度 Rr 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表示,按式(1)进行计算:

Rf=1.5Ff L        b3 ( 1 )

 

式中  Fr 一一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 N;

L 一一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 mm;

b 一一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 mm)。

3.3.2 抗压强度测定

抗压强度试验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机和夹具规定的仪器,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

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 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 约有 10mm 。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 2400N/s 主 200N/s 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抗压强度 Rc 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为单位,按式(2)进行计算:

             Fc

Rc = - - - - - -           (2)

             A

式中:Fc 一破坏时的最大荷载, N;

A— 一受压部分面积, mm( 40mm  40mm±1600mm3)。

  抗渗压力

4.1 涂层抗渗压力

4.1.1 基准砂浆试块的制备

用标准砂和符合 GB 175— 2007 的 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配料,称取水泥 350 g,标准砂 1 350 g 搅匀后加入水 350 ml,将上述物料在水泥砂浆搅拌机中搅拌3 min 后装入上口直径  70 mm,下口径为 80 mm,高为  30 mm  的截头圆锥带底金属抗渗试模成型,振动台上 振动 20 s,5 min 后用刮刀刮去多余的料浆、抹平 。成型试件数量为 12 个(其中六个成型 时采用加垫层或刮平的方法在相应的迎水面或背水面使试块厚度减 2 mm左右。先  按温度(20±3)℃湿度 90%养护(24  2)h 后脱模﹐ 再按温度(20±2)℃养护 。如产品 用于迎水面或背水面不明确时,按迎水面和背水面各成三个试件;否则按背水面或迎水面 成型六个试件。

4.1.2 基准砂浆试件抗渗压力

取按 4.1.1 制备的六个已养护至 14 d 基准砂浆试件 。取出待表面干燥后,用密封材料密  封装入渗透仪中进行透水试验。水压从 0.2 MPa 开始,恒压 2 h,增至 0.3 MPa, 以后每隔 1 h 增加水压 0.1 MPa。当六个试件中有三个试件端面呈现渗水现象时即可停止试验 ﹐记 下当时的水压值  当六个试件中四个未出现渗水的最大压力值,为基准砂浆试件抗渗压  (P) 。若加压至 0.5MPa,恒压 1 h 还未透水,应停止试验,须调整水泥或调整水灰比,使透  水压力在 0.5 MPa 内。

4.1.3 涂层试件的制备

取按 4.1.1 制备的另六个已养护至 7d 基准砂浆试块。然后称取样品 1 000 g,按生产厂推 荐的加水量加水,用净浆搅拌机搅拌 3 min,用刮板分别在三个试件的迎水面和三个试件  的背水面上,分两层刮压料浆﹐ 刮压每层料的操作时间不应超过 5 min。刮料时要稍用力 并来回几次使其密实,不产生气泡, 同时注意搭接,第二层须待第一层硬化后(手指轻压不   留指纹)再涂刮,第二层涂刮前涂层要保持湿润,涂层总厚度约 2mm,先温度(20±3)℃湿  90%按保湿养护(24  2)h,再按温度(20±2) ℃养护至规定龄期。

4.1.4 涂层加基准砂浆试件抗渗压力

4.1.3 制备的试件养护至 7d 龄期,取出,将涂层冲洗干净,风干表面,按 4.2 的方法进行抗 渗试验。

若加压至 1.5 MPa,恒压 1 h 还未透水,应停止升压 。涂层加基准砂浆试件抗渗压力为每 组六个试件中四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

4.1.5 涂层抗渗压力计算

 

涂层抗渗压力按式(l)计算,计算结果精确 0.1 MPa

P=P1— P0   ( 1 )

式中:

P- - - -涂层抗渗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0—— - -基准砂浆试件的抗渗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1 - - -涂层加基准砂浆试件的抗渗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4.2 试件抗渗压力

4.2.1 试件制备

3.2 配料,均匀后一次装满抗渗试模,在振动台上振动成型,缓凝型振动 2min ,速 凝型振动 20s, 刮掉多余的浆料,抹平  制备试件六个 。按照温度(20±3) ℃,   湿度  90%养护(24±2) h,,再按(20±2) ℃养护至规定龄期

4.2.2 试验步骤

试件养护至龄期 7d,按 4.1.2 和 4.1.4 进行试验, 以每组六个试件中四个未出现渗水的 最大压力值为试件抗渗压力。

  粘结强度

采用 200mm×400mm×(40-50mm 的混凝土板,拉伸粘结强度成型框由硅橡胶或硅   酮密封材料制成(如图 1),表面平整光滑,并保证砂浆不从成型框与混凝土板之间流出。 孔尺寸精确至士 0.2 mm.

 

混凝土板在水池温度(20±2) ℃条件下浸水 24h 取出,脱模后的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 下放置到 27d 龄期后, 用砂纸打磨掉表面的浮浆, 然后用适宜的高强粘结剂将拉拔接  头粘结在试样成型面上,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继续放置 24h 后试验。

 、耐热性

6.1 试件制备

用标准砂和符合 GB 175—2007  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按质量比为水泥  ∶砂 ∶水 =l:2 ∶0.4 配料 ﹐按 GB/T 17671 规定的砂浆搅拌机,搅拌 3 min 后装入 40 mm× 160

mm× 10 mm 试模中,成型试件三个,先按温度(20±3) ℃,   湿度 90%养护 24 h 后脱膜,    再按水池温度(20±2)℃养护至规定龄期 。将养护至 7d  的试件取出 。称取样品 1 000 g,按生产厂推荐的加水量加水,按 GB/T17671 规定的净浆搅拌机搅拌,缓凝型搅拌 3 min, 速凝型搅拌 20 s 。用刮板分两层将料浆刮压在试件基面上,刮料时要稍用力来回几次使  其密实同时注意搭接,第二层涂刮时第一层要保持湿润,涂层总厚度约 2 mm,在养护室中 保湿养护 24 h,置于标准温度水中养护至规定龄期。

 

6.2 试验步骤

6.1 制备的试件养护至 7d 龄期,取出三个,置沸水煮 5h,取出试件观察三个试件涂 层有无开裂 、起皮 、脱落等现象, 无以上现象即为合格。

 、冻融循环性能

7.1 试验步骤

6.1 制备的试件养护至 7d 龄期,取出三个,如无特殊要求,试件应在 28 天龄期时进

行冻融试验 。试验前 4 天应把冻融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进行外观检查,随后放在

15~20℃水中浸泡,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 20 毫米,冻融试件浸泡 4 天后进行冻  融试验。对比试件则应保留在标准养护室内,直到完成冻融循环后,与抗冻试件同时试压。 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 、称重 、按编号置入框篮后即可放入泠冻箱  (室)开始冻融试验。在箱(室)内,框篮应架空,试件与框篮接触处应垫以垫条,并保证至少留  有 20 毫米的空隙,框篮中各试件之间至少保持 50 毫米的空隙。

抗冻试验冻结时温度应保持在一 15~20℃。试件在箱内温度到达一 20℃时放入,装完试  件如温度有较大升高,则以温度重新降至一 15℃时起算冻结时间 。每次从装完试件到重  新降至一 15℃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 2 小时 。冷冻箱(室)内温度均以其中心处温度为准。 每次循环中试件的冻结时间应按其尺寸而定,对 100× 100× 100 毫米及 150× 150× 150    毫米试件的冻结时间不应小于 4 小时,  如果在冷冻箱(室)内同时进行不同规格尺寸试   件的冻结试验, 其冻结时间应按最大尺寸试件计。

冻结试验结束后,试件即可取出并应立即放入能使水温保持在 15~20℃的水槽中进行   融化 。此时,槽中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表面 20 毫米,试件在水中融化的时间不应小于 4 小时 。融化完毕即为该次冻融循环结束,取出试件送入冷冻箱(室) 进行下一次循环  试验 。共反复试验 20 次

应经常对冻融试件进行外观检查 。发现有严重破坏时应进行称重,如试件的平均失重率 超过 5%,即可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

7.2 结果判定

三个试件涂层均无开裂.起皮,脱落为合格。

分享文章
最近修改: 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