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窗用弹性密封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门窗及玻璃镶嵌用弹性密封胶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硅酮、改性硅酮、聚硫、聚氨酯、丙烯酸酯、丁基、丁苯、氯丁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主要 成分的弹性密封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477.1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试验基材的规定(GB/T 13477.1—2002,ISO 13640:1999,Building construction-Jointing products-Specifications for test substrates,MOD)
GB/T13477.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密度的测定
GB/T 13477.3—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3部分:使用标准器具测定密封材料挤出性的 方法(ISO 9048:1987,Building construction-Jointing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extrudability of seal- ants using standardized apparatus,MOD)
GB/T 13477.5—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5部分:表干时间的测定
GB/T 13477.6—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6部分:流动性的测定(ISO 7390:1987,Build- ing construction-Jointing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flow,MOD)
GB/T 13477.7—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7部分:低温柔性的测定
GB/T13477.8—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8部分:拉伸粘结性的测定(ISO 8339:1984, Building construction-Jointing products-Sealants-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MOD)
GB/T13477.10—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10部分:定伸粘结性的测定(ISO 8340:1984, Building construction-Jointing products-Sealants-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at maintained extension,MOD)
GB/T 13477.12—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12部分:同一温度下拉伸一压缩循环后粘结 性的测定(ISO 9046:1987,Building construction-Jointing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adhesion/cohe- sionproperties at constant temperature,MOD)
GB/T13477.17—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17部分:弹性恢复率的测定(ISO 7389:1987, Building construction-Jointing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elastic recovery,MOD)
GB16776—2005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3 产品分类
3.1 系列
产品按基础聚合物划分系列,见表1。
3.2 级别
按产品允许承受接缝位移能力,分为1级(±30%),2级(±20%),3级(±5%~±10%)三个级别。
JC/T 485—2007
表 1 产品系列
系列代号 |
密封胶基础聚合物 |
SR |
硅酮聚合物 |
MS |
改性硅酮聚合物 |
PS |
聚硫橡胶 |
PU |
聚氨酯甲酸酯 |
AC |
丙烯酸酯聚合物 |
BU |
丁基橡胶 |
CR |
氯丁橡胶 |
SB |
丁苯橡胶 |
注:以其他聚合物为基础的密封胶,标记取聚合物通用代号。 |
3.3 类别
按产品适用基材分为以下类别,见表2。
表2类别
类别代号 |
适用基材 |
M |
金属 |
C |
混凝土、水泥砂浆 |
G |
玻璃 |
Q |
其他 |
3.4 型别
产品按适用季节分以下型别:
S型——夏季施工型;
W型——冬季施工型;
A型——全年施工型。
3.5 品种
产品按固化机理分为四个品种,见表3。
表3 品种
品种代号 |
固化形式 |
K |
湿气固化、单组分 |
E |
水乳液干燥固化、单组分 |
Y |
溶剂挥发固化、单组分 |
Z |
化学反应固化、多组分 |
3.6 产品标记
产品按系列、级别、类别、型别、品种、本标准号的顺序标记。
示例:位移能力1级;适用金属、混凝土、玻璃基材;全年施工型;湿气固化硅酮密封胶的标记为: SR1 MCG AK JC/T 485-2007
4 要求
4.1 外观
4.1.1 产品不应有结块、凝胶、结皮及不易迅速均匀分散的析出物。
4.1.2 产品的颜色应与供需双方商定的样品相符。多组分产品各组分的颜色间应有明显差异。
4.2 物理力学性能
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要求。
JC/T 485—2007
表4 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序号 |
项 目 |
1级 |
2级 |
3级 |
||
1 |
密度/g/cm³ |
规定值±0.1 |
||||
2 |
挤出性/ml/min ≥ |
50 |
||||
3 |
适用期/h ≥ |
3 |
||||
4 |
表干时间/h ≤ |
24 |
48 |
72 |
||
5 |
下垂度/mm ≤ |
2 |
2 |
2 |
||
6 |
拉伸粘结性能/MPa ≤ |
0.40 |
0.50 |
0.60 |
||
7 |
低温贮存稳定性° |
无凝胶、离析现象 |
||||
8 |
初期耐水性 |
不产生浑浊 |
||||
9 |
污染性° |
不产生污染 |
||||
10 |
热空气一水循环后定伸性能/% |
100 |
60 |
25 |
||
11 |
水一紫外线辐照后定伸性能/% |
100 |
60 |
25 |
||
12 |
低温柔性/℃ |
-30 |
-20 |
-10 |
||
13 |
热空气一水循环后弹性恢复率/% ≥ |
60 |
30 |
5 |
||
14 |
拉伸一压缩循环性能 |
耐久性等级 |
9030 |
8020,7020 |
7010,7005 |
|
粘接破坏面积/% ≤ |
25 |
|||||
a仅对乳液(E)品种产品。 |
5 试验方法
5.1 标准试验条件
试验室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5.2 密度
按 GB/T 13477.2试验。
5.3 挤出性
按 GB/T13477.3—2002 中7.2试验,采用GB16776—2005 图1所示聚乙烯挤胶筒,枪嘴内径6 mm。试验温度:S 型为(23±2)℃,A 型及W 型为(5±2)℃。
5.4 适用期
按 GB/T13477.3—2002 中7 . 3的A 法或B 法试验,采用GB16776—2005 图1所示聚乙烯挤胶筒,枪嘴内径6mm。试验温度:A 型及S 型为(23±2)℃,W 型为(5±2)℃。
5.5 表干时间
按 GB/T 13477.5—2002 试验。
5.6 下垂度
按 GB/T13477.6—2002 试验。试验温度:A 及 S 型(50±2)℃,W 型(23±2)℃。槽宽20 mm。
5.7 拉伸粘结性能
5.7.1 试件制备
5.7.1.1 基材试板按密封胶类别分别采用;
M 类- 表面阳极氧化处理铝板;
C类——水泥砂浆板;
G类- 玻璃板;
Q 类 其他材料试板。
5.7.1.2 试件规格符合GB/T13477.8—2002 中图1或图2,按GB/T13477.8—2002 第7章制备试件 三个,按表5规定条件养护。
表5 密封胶试件养护条件
密封胶固化形式 |
前期养护 |
后期养护 |
K,湿气固化 |
标准条件14 d |
(30±3)℃,14 d |
E及Y,干燥,挥发固化 |
标准条件28 d |
(30±3)℃,14 d |
Z,反应固化 |
标准条件7 d |
(50+3)℃,70 |
5.7.2试验步骤
按 GB/T13477.8—2002 第9章试验,试件按A 法处理,试验温度(23±2)℃,拉伸量为原始宽度的 100%(1级)、60%(2级)、25%(3级),测定各伸长时的粘结强度及破坏情况。
5.8 低温贮存稳定性
5.8.1 仪器设备
a) 低温箱:温度控制在(-5±2)℃;
b) 容器:100ml 广口玻璃瓶。
5.8.2 试验步骤
在三个瓶中分别放入约50 ml 乳胶型密封胶试料,密闭后在(-5±2)℃低温箱中恒温放置18 h,取 出后在(23±2)℃放置6h 。反复三次。用玻璃棒搅拌试料,检查有无凝结、离析等异常现象。
5.9 初期耐水性
5.9.1 试件
水泥砂浆按 GB/T13477.1—20024.1 的规定调制,砂浆试件符合图1,24 h 后脱模,水中养护6d
后放置14d 以上。用试料填平砂浆试件10mm×10mm 凹角,避免混入气泡,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4 h。
5.9.2 试验步骤
将三个试件分别垂直放入500mL 烧杯中,倒入水深约80mm, 静置24d 后观测水是否浑浊。 5.10 污染性
按5.9.1制备试件三个,将试件分别立放在500mL 烧杯中,浸水深度10mm, 静置7d,观察砂浆面 和试料面有无污染。
1——试料;
2——浸水深度。
图 1 初期耐水性和污染性试样
相对强度
5.11 热空气一水循环处理后粘结性能
5.11.1 按5.7.1制备试件三个,按 GB/T 13477.10—20028.3处理。
5.11.2 按 GB/T 13477.12—2002 第9章试验,试验温度(23±2)℃。
5.12 水一紫外线辐照后定伸性能
5.12.1 紫外线试验箱:紫外线光谱能量分布符合图2,灯管功率300 W, 灯管与箱底平行,灯管距试件 250 mm,紫外线辐照强度(2000~3000)μW/cm² 。试验箱结构参见图3。
波长, μm
图2 紫外灯光谱相对能量分布图
5.12.2 符合5.7.1规格的试件三个。
5.12.3 浸水光照试验:将三个试件的玻璃面朝向光源,辐照168 h, 水温为(40±5)℃。水面与玻璃面 平行但又不淹没玻璃上表面。
5.12.4 光照结束后,按 GB/T13477.10—2002 第9章试验,试验温度(23±2)℃。
图3 试验箱结构示意图
5.13、低温柔性
按GB/T13477.7—2002 试验。试验圆棒直径为6mm。
5.14 热空气一水循环后弹性恢复率
按 GB/T13477.17—20028.2B 法处理试件并按第9章试验,试件拉伸量为原始宽度的60%。
5.15 拉伸一压缩循环性能
按附录 A 进行试验。
6 检验规则
6.1 产品出厂检验项目包括:
a) 挤出性;
b) 适用期;
c) 表干时间;
d) 下垂度;
e) 拉伸粘结性能。
6.2 产品型式检验项目包括第4章全部试验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3 组批、抽样、判定规则
各系列产品应符合对应产品标准相应的规定。
7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各系列产品应符合对应产品标准相应的规定。
拉伸一压缩循环性能试验方法
A.1 试验器具
A.1.1 鼓风干燥箱:能调节温度至(70±2)℃~(100±2)℃。
A.1.2 冰箱:能调节温度至(-10±2)℃。
A.1.3 恒温水槽:能将水温调至(50±1)℃。
A.1.4 夹具:能将试件的接缝宽度固定在8.4,9.6,10.8,11.4,12.0,12.6,13.2,14.4以及15.6 mm, 其精度为士0.1mm。
A.1.5 拉伸压缩试验机,能以(4~6)次/min 的速度将试件接缝宽度在(11.4~12.6)mm,(10.8~ 13.2)mm,(9.6~14.4)mm 或(8.4~15.6)mm 的范围内反复拉伸和压缩。其精度为士0.2 mm。
A.1.6 粘结基材:同5.7.1,也可用50mm×50mm 试件。
A.2 试件制备
同5.7.1。每组制备三个试件
A.3 试验步骤
拉伸一压缩循环试验按表 A.1 中所示程序进行。
A.3.1 将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 的试件按制作时的尺寸固定在夹具上,然后把试件放在(50±1)℃的 水中,浸泡24h。 浸水后解除固定夹具,把试件置标准条件下24 h,然后检查试件,用手掰开试件的粘结 基材,反复2次,肉眼检查试料及试料与粘结基材的粘结面有无溶解、膨胀、破裂、剥离等异常,记录其状 态。
A.3.2 在保持粘结基材平行的情况下,缓慢使试件变形至程序3中的各尺寸,然后固定之。将试件放 入已调至各加热温度的烘箱内,加热168h。 解除固定状态后,将粘结基材在标准条件下水平放置24 h, 然后按 A.3.1 的方法检查试件。
A.3.3 将试件缓慢变形至程序5中各尺寸,固定之。在(-10±1)℃的冰箱中将试件放置24 h。 解除 试件固定状态,在标准状态下使试件的粘结基材水平放置24 h, 然后按 A.3.1 的方法检查试件。
A.3.4 重复 A.3.2~A.3.3 的操作,将试件按制作时的尺寸固定在夹具上,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4h, 然后7d 之内按下述方法进行试验。
A.3.5 将试件装在拉伸压缩机上,在标准条件下按程序9的要求拉伸和压缩2000次,然后按 A.3.1 的方法检查试件,并测量每个试件的粘结破坏面积,计算粘结破坏面积百分比(%)。拉伸压缩的速度为 (4~6)次/min。
A.4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 试料的名称、类型、批号;
b) 基材类别;
c) 是否用底涂料;
d) 所选用的拉伸一压缩幅度;
e) 每块试件粘结或内聚破坏情况,粘结破坏面积百分比(%)。
表A.1 拉伸一压缩循环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 |
耐久性等级 |
|||||||
9030 |
8020 |
7020 |
7010 |
7005 |
||||
1 |
接缝宽固定12 mm,浸入50℃水中时间/h |
24 |
||||||
2 |
除去夹具,试件置标准条件下时间/h |
24 |
||||||
3 |
压缩加热 |
接缝宽 |
mm |
8.4 |
9.6 |
9.6 |
10.8 |
11.4 |
压缩率 |
% |
-30 |
-20 |
-20 |
-10 |
-5 |
||
温度/℃ |
90 |
80 |
70 |
70 |
70 |
|||
时间/h |
168 |
|||||||
4 |
除去夹具,试件置标准条件下时间/h |
24 |
||||||
5 |
拉伸冷却 |
接缝宽 |
mm |
15.6 |
14.4 |
14.4 |
13.2 |
12.6 |
拉伸率 |
% |
+30 |
+20 |
+20 |
+10 |
+5 |
||
温度/℃ |
-10 |
|||||||
时间/h |
24 |
|||||||
6 |
除去夹具,试件置标准条件下时间/h |
24 |
||||||
7 |
程序反复 |
程序1~6反复一次 |
||||||
8 |
接缝宽固定12 mm,置标准条件下时间/h,不小于 |
24 |
||||||
9 |
接缝的扩大、缩小(4~6) 次/min |
接缝宽 |
mm |
80.4~15.6 |
9.6~14.4 |
9.6~14.4 |
10.8~13.2 |
11.4~12.6 |
拉伸一压缩度 |
% |
-30~+30 |
-20~+20 |
· -20~+20 |
-10~+10 |
一5~+5 |
||
次数(次) |
2000 |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建筑窗用弹性密封胶应用指南
B.1 材料与密封施工的关系
B.1.1 密封胶
密封胶下述性能直接影响施工应用,应用前必须注意:
a) 挤出性:密封胶挤注速度低于规定值,表明该材料质量差、包装密封不稳定,不得使用;
b) 适用期:在材料标准规定期限内,密封胶应尽快用完,超过使用期的密封胶将难以挤注使用。 使用环境温度高,适用期将缩短;环境温度低适用期延长。但有时也因低温造成挤注困难,难以涂敷。 涂在缝上的密封胶整形加工,应在适用期内完成;
c) 表干时间:缝内嵌填的密封胶达到表干时间以后,其表面可以触摸,但不允许重压和受力;在表 干时间以前的密封胶,不允许触碰,以免破坏密封形状及尺寸;
d) 下垂度: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密封胶在垂直缝或顶缝上涂敷时不应流坍、下垂,应能保持形状、 尺寸。但异常温度或缝宽加大条件下,密封胶也难以保证不下垂,此时使用,应同制造方协商。
B.1.2 嵌缝背衬材料
B.1.2.1 为保证窗结构抗风雨密封,接缝设计应正确选用嵌缝背衬材料,其功能是:
a) 控制接缝中密封胶嵌入深度;
b) 使预定密封面充分渗透并确定密封截面形状;
c) 当条件不适于立即涂密封胶或万一密封胶失效时,可作为接缝临时密封。
B.1.2.2 不准将油脂、沥青等类物质的浸渍物用作嵌缝背衬材料,以免污染基材或密封胶,推荐使用柔 性泡沫塑料或海绵状胶条,如聚氨酯泡沫或聚乙烯发泡材料,能在缝内不产生永久变形、不吸水、不吸 潮、不会因受热而隆起使密封胶鼓泡。背衬材料在缝内应不限制密封胶运动。
B.1.2.3 为防止背衬材料在涂密封胶之前淋雨吸水,安装背衬材料后应及时涂敷密封胶。
B.1.3 防污带
对涂密封胶形状要求严格的缝隙,应沿接缝边缘连续粘贴防污压敏胶带,接缝密封胶整形后立即揭去,以保证胶缝规整。
B.1.4 底涂料
B.1.4.1 底涂料的作用是改善密封胶与基材的粘结稳定性,其功能是:
a) 改变表面化学特性,以适应密封胶;
b) 充填表面孔隙和增强薄弱区表面;
c) 阻挡流经表面的水分产生的毛细压力。
B.1.4.2 有些密封胶涂在各种基材上都须先底涂;有些在指定基材上须底涂;有些完全无须底涂。底 涂的必要性不仅随基材而改变,有时还随基材表面而改变。 一种密封胶在不同基材有时使用不同种底 涂。选用密封胶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B.1.4.3 当可能出现基材底涂与密封胶相容性不良时,应与制造方协商,必要时需进行现场试验,以确 定合适处理方法或选用适宜的密封胶。
B.2 密封胶施工环境条件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温度过低时,大多数密封胶与基材粘结力下降,其原因 除了渗透、润湿能力减弱外,还因其挤注性下降,难以进入并充满基材表面孔隙。
B.3 密封施工的工具
密封施工应具备以下基本工具:
a) 挤注工具:能直接装填管装密封胶或现场混合后装管密封胶的手动或气动注胶枪;
b) 整形工具:可使用塑料或金属制造,表面光滑以防粘密封胶,其形状适宜将涂敷的密封胶压实 并修整成一定的形状。为防止工具粘密封胶,允许用液体润湿,但该液体不应引起密封胶变色或污染粘 结表面;
c) 混胶器:能在施工现场混合两组分密封胶的电(气)动混胶器。
B.4 基材基本要求
B.4.1 -窗结构密封所接触的基材,分为多孔材料和无孔材料。一般有砖石、混凝土、金属、玻璃、塑料、 木材等。不同的密封胶对不同的基材匹配相容性是不一样的,应注意制造方提供的资料。有些基材表 面若不经机械或化学处理,难以保证所用密封胶在接缝中可靠密封,必须充分注意。
B.4.2 金属保护涂层及混凝土防水涂层可能会影响密封粘接质量。这些涂层有时不易明显发现,直至 发现粘接不良或破坏时还不知是否有保护层。为此,选用时应事先同基材制造方和密封胶制造方协商, 以确定接缝处理方法或在涂敷密封胶前是否选用合适的底涂。必要时应进行粘结试验确定。
B.4.3 对多孔基材(如混凝土)应在涂敷密封胶之前清除浮浆、松散颗粒、污物和异物、水溶性材料及冰 霜,保持干燥。表面若有妨碍粘结的脱模剂,必须清除。
B.5 窗框与洞口接缝密封
B.5.1 接缝宽度
B.5.1.1 随着建筑材料受热或遇冷变化,接缝宽度尺寸将会缩小或扩大,所产生的位移量是考虑接缝 宽度的重要依据:
a) 绝对位移量(mm) 随建筑材料热膨胀系数增大而增大;
b) 相对位移量(%)随接缝宽度加大而减小。
所以,线膨胀系数大的材料,接缝应相应加宽;反之,可以适当缩小,以保证有适宜的相对位移量。
B.5.1.2、接缝宽度与涂敷施工温度、缝隙预计使用极限温度和所选用的密封胶承受接缝位伸一压缩位 移的能力(即密封胶级别)有密切关系。
B.5.1.3 使用温度不是环境温度,而是建筑材料的温度与施工时温度(施工季节)的温差,决定着接缝 运动和密封胶受力特征。夏季施工的密封胶使用中以承受接缝扩张产生的拉伸应力为主要特征;冬季
施工的密封胶,使用中以承受接缝压缩变形产生的应力为主要特征。
B.5.1.4 25级密封胶可以承受接缝拉伸一压缩相对位移量为25%,20级密封胶为20%,12.5级为12.5%。不同位移能力的密封胶用于不同材料的接缝宽度推荐值可参考图 B.1。
B.5.2 密封胶深度
接缝注涂密封胶深度决定于密封胶宽度.推荐以下值:
a) 密封胶最小宽度为6.5 mm 时,深度为6.5 mm;
b) 嵌填混凝土、砌体或石材接缝时,缝宽在13 mm 以下时,密封胶深度取同样尺寸;缝宽为(13~ 25)mm 时,密封胶深度取缝宽的一半;缝宽为(25~50)mm 时,密封胶深度不应大于13 mm; 更宽的接 缝,密封胶的深度应同制造方协商。
c) 对金属、玻璃等无孔材料接缝,缝宽为(6.5~13.0)mm 时,密封胶深度不少于6.5 mm; 缝宽大
于13.0mm 时,密封胶深度为(6.5~13.0)mm; 再大的缝宽条件下密封胶深度不应大于13.0mm。
B.5.3 密封缝构造和形状
B.5.3.1 除了复杂缝隙和设计另有考虑以外, 一般简单密封缝应根据接缝伸缩位移特征来设计构造 (图B.2):
JC/T 485-2007
建筑材料热膨胀系数,cm/cm·℃×10-
图B.1
接缝压缩
1——弹性密封胶;
2——背衬材料。
温差72℃,建筑材料长度为3m 的接缝宽度推荐值
施工时凹面接缝
接缝扩张
图 B.2 接缝位移时密封胶形状
B.5.3.2 密封胶嵌缝形状,推荐以下形状(图 B.3):
a
b
C
图 B.3 密封胶嵌缝形式
a) 凹圆缝:用圆凸面工具整形加工,可以使密封胶与基材粘结面受应力为最佳状态;
b) 齐平缝:沿缝边缘粘贴防污压敏胶带,刮平后成形。低温下密封胶会稍微凹下,高温时会略微 隆起;
c) 凹槽缝:用限制深度的工具整形加工,使密封胶凹入缝内一定尺寸,其表面可以是齐平状,也可 以是凹圆状。 一般在基材边缘表面不规则时采用,以改善缝隙外观。
B.6 窗玻璃镶嵌推荐密封结构形式及尺寸
B.6.1 推荐密封结构形式
窗玻璃镶嵌形式应保证玻璃为悬挂式密封:玻璃不与窗结构直接接触的密封,推荐密封结构形式如 图 B.4(填角密封型),图 B.5(压条嵌缝密封型)。
a——内部密封胶厚度;
b——槽口宽度;
e——玻璃厚度;
h——槽口深度;
玻璃插入深度。
图 B.4 填角密封窗
a——密封层厚度
b——槽口宽度;
压条支撑面宽度;
d——压条宽度;
e——玻璃厚度;
g——玻璃插入长度;
h——槽口深度;
t——槽口总宽度。
图 B.5 压条嵌缝密封窗
B.6.2 槽口深度(h)
推荐槽口深度(h) 至少与表 B.1一致。当构件尺寸大于表 B.1 尺寸时,槽口深度设计与制造方协商确定。
表 B.1 槽口深度(h) 单位:mm
窗玻璃最大边长 |
单层玻璃 |
中空玻璃 |
<1000 |
10 |
18 |
1000~2500 |
12 |
18 |
2500~4000 |
15 |
20 |
B.6.3 槽口宽度(b)及槽口总宽度(t)
填角密封窗,槽口宽度(b) 必须保证外露密封胶斜面与槽底呈45°角。压条嵌缝密封窗,槽口总宽度 (t) 必保证压条支撑面(c) 有适当宽度(木窗 c≥14mm)。
B.6.4 玻璃插入深度(g)
玻璃插入深度(g) 一般应为槽口深度(h) 的2/3,但不超过20 mm。
B.6.5 密封胶厚度(a)
窗玻璃尺寸(最大边长)在(1500~4000)mm 范围内,密封胶厚度(a) 取(3~6)mm 。超过以上尺寸 时应与制造方协商。压条嵌缝密封窗内部密封胶厚度(a)一般不大于1mm。
B.6.6 窗框材料表面要求
a) 木材表面应用与密封胶相容的油漆处理;
b) 铝型材表面应在涂注密封胶之前,清除保护性粘胶膜或涂层;
c) 钢材应预先进行与密封胶相容的防腐处理;
d) 塑料型材涂密封胶之前应擦除油污、灰尘,选用的密封胶必须与塑料粘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