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
菜单

硅酮胶室外幕墙打胶鼓包问题解析

作者: 董添武CAT下载

情况说明】

单组分硅酮耐候胶在室外幕墙接缝部位施胶后在胶条的表面出现高低不平、长短不一的凸起鼓包,用手按下去之后明显感到内部有空腔


【案例展示】

 


【原因分析】

◼️造成外墙接缝耐候胶施工造成起鼓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胶体在固化过程中承受较大位移形变,是密封胶固化速度、胶缝尺寸、面板材质及尺寸、施工环境、施工质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境温度因素】:不同材质幕墙单元板块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当环境存在偏大的温差时,幕墙单元板块就会出现热胀冷缩,此时的胶缝便会存在一定位移,使没有完全固化的胶体表面起鼓。其次如果施胶时,幕墙处于阳光直射且环境温度较高时,也容易出现做好的胶体表面起鼓。

◼️【接缝辅材因素】:幕墙接缝一般属于长方形凹槽,需要通过填充泡沫棒方式解决需要过多密封胶填充的问题,但泡沫棒材质有很多种,如:三元乙丙、PE、珍珠棉等,直径也有不同规格,所以如果泡沫棒不慎吸水后填充到缝隙中,就会导致温度升高,泡沫棒的水分蒸发从而顶起鼓包,其次泡沫棒的规格如果选择不当,安装压的紧,打胶后缝隙内的泡沫棒就会出现回弹形成鼓包。

◼️【接缝尺寸设计因素】:根据T/CECS 581-2019《建筑接缝密封胶应用技术规程》,幕墙接缝一般设计宽度≥10mm,深度≥6mm,如果设计接缝宽度太小,就容易导致幕墙在受热膨胀时对胶缝过分挤压,出现明显的起鼓。

施工作业因素:如果在施胶之后,使用刮片快速进行填充收光就会使空气裹入胶体,出现起鼓现象。


【检测方法】

◼️根据面板材质和尺寸、面板的线膨胀系数、年温度变化等固定数值计算胶缝宽度是否合适,选用耐候胶等级是否可以承受接缝最小位移。

◼️调查当日施工的环境温湿度,及打胶部位是否立即到阳光直射来判断施工环境要求。


【解决办法】

◼️若起鼓部位内部是空心的,需要铲除局部打胶部位,并进行补胶。

◼️若起鼓部位为实心,且胶体与接缝内壁相容性良好,则无需处理。

◼️若因泡沫棒过分挤压或泡沫棒吸水导致的起鼓,则需要针对局部起鼓部位,修整泡沫棒后进行补胶。


风险点规避】

◼️注意不同方位的建筑立面适宜的施工时间,一般来说,东立面宜待阳光转移到南面时再施工,如中午12点以后;南立面宜待阳光转移到西面时再施工,如下午15:30以后;西立面宜在太阳快要下山时施工,如下午16:30以后;北立面一般不会被阳光照射到,出现起鼓现象的概率很小,施工时间不受限制。

◼️对胶缝进行二次打胶。即先打一次凹陷的胶缝,待其固化2~3天,具有弹性后,再在其表面打一层密封胶。


编辑:张博
审核:

 

分享文章
最近修改: 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