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步骤
施工准备→基层处理 →细部处理→第一遍涂膜防水层(底涂)→第二遍涂膜防水层→第三遍涂膜防水层(根据厚度增减涂膜遍数)→检查验收→保护层施工(或下一道工序)
主要机具
(1)清理工具:锤子、凿子、平铲、铲子、扫帚(或鼓风机)等;
(2)涂刷工具:塑料刮板;
(3)喷涂设备:喷涂机、
(4)其他工具:卷尺、壁纸刀、施工手套、灭火器等。
基层处理
①混凝土基层必须首先进行混凝土浮浆打磨、沉积灰尘、杂物的清扫工序。合格的基层标准为:无浮浆、无积尘、无油脂、干净坚实的混凝土结构面,如基层有孔洞、裂缝或凹凸不平处,宜用1:3水泥砂浆抹平、压光,达到坚实平整、不起砂。
②基层的阴角部位应用聚氨酯密封胶进行25mm×25mm倒角处理。
③凡和基层相连结的管/构件必须安装牢固,接缝严密,不允许有松动现象。
④基层表面要求基本干燥,以含水率小于9%为宜,简单测定方法是将面积1㎡厚度为1.5~2.0mm的橡胶板材覆盖在基层表面上,放置2~3小时,如橡胶板材覆盖的表面无水印,紧贴基层一侧的橡胶板又无凝结水印,即说明基层含水率已小于9%,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⑤涂料刮涂施工之前基层应由监理单位按照国家标准规范验收合格。
材料准备
材料根据现场施工面积及施工进度进行现场取料,单一组分,不需搅拌,开桶即用。冬季低温施工时,聚氨酯粘稠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禁止添加稀释剂,防止聚氨酯涂料出现不结膜现象;开桶的涂料尽量当天使用完,防止出现桶内聚氨酯结膜现象。
玻纤布用于施工缝、变形缝等部位的增强处理,玻纤布增强层设置在聚氨酯防水涂料附加层和大面防水层之间。
大面防水层施工
涂刷第一道涂层:细部节点处理完毕且涂膜干燥后,进行第一道大面涂层的施工。为了提高涂膜与基层的粘结力,要求第一遍使用的防水涂料薄涂且不漏边,以便更好的处理基面,有利于排出基面孔隙内空气。涂刷时要均匀,不能有局部沉积,并要多次涂刮使涂料与基层之间不留气泡。
涂刷第二道涂层:在第一道涂层充分固化后(一般间隔6-8小时,一般以手摸不粘手为准),进行第二道涂层的施工,涂刷的方向与第一道相互垂直,干燥后再涂刷下一道涂层,直到达到设计厚度。涂膜收头时应采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以保证其完好的防水效果。
防水层验收
施工时应边涂刷边检查,发现缺陷及时修补,现场施工员、质检员必须跟班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遍涂层施工,特别要注意平立面交接处、阴阳角部位的做法是否正确。
聚氨酯防水涂膜实干后至少2天(潮湿环境应适当延长)进行48h蓄水试验或2h淋水试验。确认无渗漏水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三、注意事项
(1)每个工作面施工必须是上一道工序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2)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施工工具,以免干后难以清除。
(3)涂料应分层涂刷或喷涂,涂层应均匀,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以手摸不粘手为准)。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压宽度宜为30~50mm。
(4)涂料防水层的甩槎处接槎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槎表面处理干净。
(5)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